他是川大“机器人战队”最强主帅,带领战队屡屡夺冠!
近几年,川大学子在全国顶级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了瞩目的成绩,包括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器人世界杯赛RoboCup......
在今年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我校“川山甲”战队荣获ROBOCON赛事“机器马术赛赛项”全国冠军、 “同创辉煌赛项”全国一等奖。
累累硕果背后,是“机器人战队”总教练伍剑波对创新实践教育的深刻践行和对机器人战队的用心付出。
组建川大“第一支”
“伍老师,咱们川大为什么没有参加ROBOCON比赛?”
这个由机械专业大二同学随口提到的问题,却成为了伍剑波心中的结。
2014年,带着对机器人竞赛的热忱,伍剑波进入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任教。在课堂上,他时常从自身的参赛经历出发,向学生提及学科竞赛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伍剑波看来,机器人竞赛能够将知识、能力、实践、创新有机融合起来,是“知识掌握最牢、能力提升最显著的环节”。
然而,当时的川大却没有参加机器人大赛的实体团队。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实践壁垒。
伍剑波指导学生调试的足球机器人
面对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赛愿望,伍剑波向学院提议组建机器人战队,开展以高水平机器人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育。
很快,在学院和校团委的支持下,川大的第一支由机械专业大二学生为主体的实体机器人参赛团队组建起来了。
但是,要实现0到1始终不那么容易。
一开始的缺少备赛场地、经费支撑不足、队员学科背景单一、无参赛经验等,这让队伍的发展面临不少难题。
尤其是,机器人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完成一台机器人需要运用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各学科知识,在缺乏实践经验和全面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等均是难点。
战队成员在调试设备
没有场地,伍剑波就带着同学们寻遍了江安校区和望江校区所有可能的利用空间,最后在工程训练中心找到了一间空房子作为机器人设计制作场地,同时利用寝室、走廊等各个地方进行测试。
经费紧张,伍剑波就指导学生充分调研,多设计、多仿真、多讨论,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自主加工,尽量控制机器人制作成本。
知识储备不足,伍剑波便告诉同学们课堂上的知识都是基础,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远远不够,遇到问题要学会自主学习,鼓励机制同学自学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一边学习、一边请教、一边尝试。
通过同学们近10个月的努力,参赛机器人终于研制成功。
川大学子在2016年ROBOCON比赛中获奖
天道酬勤,2016年伍剑波带领四川大学战队到山东邹城首次参加ROBOCON比赛,便拿到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
他回忆道:“在比赛过程中,川大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圈可点,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参赛学生收益匪浅,80%参赛学生都保送到全国各个高校进行深造,很多学生也选择机器人技术作为研究方向。”
此后,四川大学机器人战队从未缺席ROBOCON赛事。伍剑波也一直积极投身于机器人竞赛的组织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担任四川大学ROBOCON,RoboMaster,RoboCup,RoboCom机器人战队的总教练,先后指导了近200名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40余项。
“自由”意味着“奇迹”
“埋下一颗种子,让兴趣在丰沃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他会创造一个奇迹。”这是伍剑波开展双创指导工作的理念。
川大学子在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中
动手实践是工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机器人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发掘自己、成就自己的实践平台。
川大学子参加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
在备赛机器人竞赛时,作为指导老师的伍剑波维持着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思想动员,整体进度把握,关键技术指导,经费场地支持,组织管理,安全培训......而在具体的技术攻关方面,伍剑波提倡的是“打开思路、放手尝试、勇于创新,不要怕失败,失败也是一种学习”。
第二十一届ROBOCON的机器马术赛就设置了一个严格的指标,即要求同学们设计和控制的四足机器人需具有高稳定性、高速度和多类型障碍跨越能力。以指标为锚点,参赛同学就必须要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程的实施中。
2022年ROBOCON比赛中川大的机器马
在这个“放手尝试”的氛围中,四川大学ROBOCON“川山甲”战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针对机器马在完成跳跃等复杂动作时腿部关键电机的控制问题,战队提出了PID控制优化算法,同时结合自主研发的专用APP,实现了机器马不同腿、不同姿态、不同运动的分时、独立、精细化控制,保证腿部动作转化过程的快速性和精确性,以及跳跃时具有爆发力和抗冲击能力。
ROBOCON战队在2022年第二十一届比赛合照
也因此,当“看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对抗赛中完美表现时,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参赛同学的无数日夜化成奇迹,诠释出比赛的意义。
发展至今,四川大学机器人战队规模和影响不断增大,团队成员来自机械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商学院等多个学院。其多学科知识与团队交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等特征,正好契合了目前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涵。
伍剑波和学生一起讨论机器人
从中,伍剑波也窥到了“如何构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育人机制”的窍门。
开展以机器人竞赛为载体的赛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工作将是他教师生涯不可或缺的部分,“开展学科竞赛确实能够引导很多学生走出寝室,远离游戏,认识到课本知识到底有什么用,从而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轨道。”伍剑波说。
做学生的“战友”
受博士期间导师影响,伍剑波认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课题组的设备研发、实验测试、出差调试,他基本都是和学生一起的。
伍剑波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装备与石油管道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开发的检测设备与监测系统均需要到现场开展应用测试,尤其研制的油气管道腐蚀监测系统需要到新疆戈壁滩和沙漠里面去测试。
在整个过程中,他基本都是和学生一起去现场的,和同学们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在完成一些如磁铁旋转热成像检测实验等较危险的实验时,他会让学生避在一旁,实验结束后再共同分析结果。课题组的同学们说:“伍老师和我们是一起战斗的。经常和我们一起加班到很晚,从不先离开。”
伍剑波和学生出差
在伍剑波眼中,师生关系就应该是坦诚而平等的,要像战友一样先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在研制管道腐蚀漏磁检测设备时,他与负责的研究生就开发思路产生了分歧,最后他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开展工作,结果证明学生方案更为简洁可行。
伍剑波和学生调试设备
“我一直认为老师并不比学生厉害多少,在这个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年代,某些方面或许学生更为擅长,老师和学生应该互为科研攻关道路上的战友。”伍剑波说。
积极供给
伍剑波笑称自己一般难以拒绝同学们的请求,只要有本科生提出关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需求,他都会满足。
“因为拒绝或者不回应都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会造成巨大伤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是能帮一个是一个。”
无论是机器人比赛中队员们提出的场地、经费、技术等问题,还是同学们提出希望老师帮忙指导参与“大创”、“互联网+”等其他比赛,或是生活学习上的疑惑,伍剑波都会积极地给予鼓励和帮助。
工作之余,他还常常与学生们聚餐团建,在节假日组织活动、给研究生同学庆生、号召学生一起出门运动锻炼。伍剑波始终在积极地制造并供给着热爱,以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身边人。
伍剑波给研究生同学庆生
自少年时代和机器人打交道起,伍剑波一直带着热爱在往前走。他说:“只要同学们认为伍老师指导比赛比较负责,而且带得还不错,就够了。”
如今,他是川大机器人竞赛团队的总教练,无限突破自己的热爱边界,又在一场场的竞赛指导中,捍卫着同样热爱这场游戏的同学们。
|| 推荐阅读 ||
大川
图源受访者
文字、编辑丨罗燕妮
责编丨曹丹